电影《少年的你》里有一句台词:你保护世界,我保护你。
“读书,考试,上好学校,变成最聪明的人,可以的话保护世界。”
不知多少人和父母产生间隙,是因为他们霸道。
讨厌上学,是源自老师的讥讽。
不爱社交,是受到同学的排挤。
这些不是我们常说的家庭暴力、校园暴力,却是无时不刻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精神暴力。
受到这些伤害的我们却无从诉说,即使说出来后也会换回来一句:
渐渐地我们学会了将这些伤痛隐藏在心里,表面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。
我大学时交过一个女朋友,她很喜欢粘我,近乎病态地粘。
我们一分开,她就会不断地给我发微信、问我有没有开始想她、在干嘛。
我们在一起时她就如长在我身上般,我坐着,她就会钻进我怀里。
她当时呆呆地看着我,眼里闪着泪光,害怕的样子就像只受惊的小兔。
她一哭我就心软,对她道歉,安慰她说我只是想静静,我很需要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。
等她的情绪好点后,她说她这么粘我是因为害怕失去我。
小时候她想跟她父亲亲近的时候,她父亲态度都很冷漠,不耐烦的时候也会对她说:“离我远点。”
她需要我一直陪在她身边,需要不断确认我对她的爱,只有这样,她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被人在乎的,是值得爱的。
这份暴力让她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,让她在亲密关系中很缺乏安全感,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:
别人都以为她很正常、积极、乐观,能跟任何人打成一片。
“我很爱你,你是我见过最特别的女孩,我很愿意陪着你,跟你在一起时我也很开心。
我想要一点个人的空间,不是我不喜欢你,也不是要跟你分开,而是在这个空间里我可以随心所欲,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。
我爱你,所以你在我身边时我总会想到你,这样就不能随心所欲了。”
美国著名的婚姻家庭专家盖瑞·查普曼博士的书《爱的五种语言》里说过:
每个人对爱的理解和表达都不一样,我们需要告诉对方,如何爱自己。
也要向对方请教,该如何爱她。
她说:“虽然我不是那个能陪她走到最后的人,但给了这辈子她最快乐的时光。
她永远不会忘记我,感谢我用爱化解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恐惧,抚慰了她二十年来内心的创伤。
恋爱不仅仅是一段提供陪伴,化解孤独,满足生理需要的关系。
一个好的恋人,还能够化解我们内心的创伤,教我们学会如何与世界达成和解。
在不良环境下成长的人会形成畸形的心理状态, 成年后很可能成为新的暴力的实施者,形成恶性循环。(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《大学生的恋爱暴力与儿童虐待》)
但很多人在被伤害后想得更多的是:“我要报复回去。”
阿明自己经营着一家小公司,收入不错,且长相帅气,经常换女朋友。
阿明有着极强的控制欲,当他女朋友稍有不顺他意时,就会大发雷霆。
直到他遇到他心中的真爱,苦苦追求后他们在一起了,但结局并不好。
那个女孩为阿明打了三次胎,最后一次她几乎是跪在阿明面前,求他要把这个孩子生下来。
但是他以现在还不适合结婚为由,坚持把这个孩子打掉。
打完胎后那个女孩心灰意冷提出分手,半年后查出了宫颈癌。
后来我跟阿明聊过天,他父亲去世早,从小跟母亲一起生活。
他母亲对他不好,动则打骂,所以他对女性产生了深深地仇视,在恋爱中很自然地把这份恨意施加在了女友身上。
直到那个女孩患上宫颈癌,他幡然醒悟,原来自己做了那么多的错事,伤害了那么多的人。
如此环境下我们也会被同化,也学会了用同种方式回敬。
在私密空间里会放大我们的人性,那是本能与理智的较量,也是我们内心世界淋漓尽致的体现。
最让我难堪,打击最大,最伤我自尊的是女生直接对我说:“我对你没感觉,不想跟你做。”
一开始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很愤怒,会直接让她们滚。
后来我会很平和地说:“好,我不勉强你,那我们就聊聊天吧。”
虽然我没和她们走到最后一步,但都和她们成为了不错的朋友。
花了很长时间我才明白,我撩她们不是出于性,是出于喜欢。
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注定要被伤害,会被否定,会被攻击,无人理解。
共有 0 条评论